設計中標 | 城市綜合體與現代園林的交融—中國東盟金屬材料產業園
    設計中標 | 城市綜合體與現代園林的交融—中國東盟金屬材料產業園
    作者:建筑四分院   發布于:    文字:【】【】【

    設計中標

    中國東盟金屬材料產業園

    建筑四分院成功中標中國東盟金屬材料產業園概念性方案設計



    中國東盟金屬材料產業園項目是柳鋼集團落實“強首府” 戰略的重要舉措,依托南寧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以及廣西的區位優勢,以建設中國東盟金屬材料研究發展中心為基礎,通過科研帶動產業發展的模式,提升廣西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增強柳鋼集團冶金行業地位和綜合競爭力。

    項目基地位于廣西省南寧市東北側青秀區鳳嶺板塊,距南寧主城核心區約8公里,南寧市主城區與城東新區交界區域。項目的用地面積為29002平方米,位于那安快速路東側,于合坡路東側、虎嶺大道北側,距火車東站2.5km左右,基地周邊路網密集,具有多座高架橋,交通便利。


    該項目把建設金屬材料研究發展中心作為核心目標,以空間復合、人文底蘊、交互共享為三大依托,建商貿產業、健康養老產業 總部、新材料產業總部、現代物流運營中心、智能制造中心、金融結算中心、國際 貿易中心、鋼材貿易中心、金屬循環利用中心等九大未來場景。




    城市地標

    基地的東、南兩側為城市公共界面,昭示性強;西、北兩側與住區相鄰,需要宜人尺度。設計時,在面向南側虎嶺大道布置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延東側金侖路布置酒店,形成科研辦公與酒店商務兩個板塊。建筑整體南高北低,與周邊地塊的建筑高度過渡融洽,保證周邊地塊的日照要求,并形成豐富的城市天際線。


    空中體量連通兩大板塊,營造門戶形象,城市綠地與視覺通廊拓展了場地與城市的互通關系。借鑒嶺南造園理念,打造疏朗通透,兼蓄秀茂的現代園林,結合室外平臺,屋頂花園,形成立體城市景觀。受源遠流長的江水形象及鋼爐流淌的鋼水啟發,建筑通過表皮的變化形成豎向流動的凹槽,寓意深遠,旨在打造城市地標。

    流動表皮

    建筑的外立面設計手法是用常規的構造策略實現卓越的視覺印象,橫向百葉是實現這一設計目的的重要手段,建筑體量純粹簡潔保證了功能布局的合理高效,橫向的百葉肌理提高了建筑整體的昭示性和整體性。百葉還起到了降溫隔熱作用,符合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最具辨識度的曲線凹槽的造型處理上采用了較為克制的處理方式來呈現令人過目不忘的效果。與橫向的立面形成了強烈的圖底關系,形成強烈反差,凸顯建筑的標志性。主體部分采用強調橫向肌理的鋁板遮陽百葉,底部做玻璃幕墻。曲線凹槽部分做橙色不銹鋼板。


    建筑整體造型為相對硬朗的方形體,與園區為鋼鐵產業相呼應。建筑只在轉角處做倒角處理,部分表面用圓弧進行突出,加強了橫向肌理的連續性和立面的豐富性。為表達轉角的圓潤,設計采用無角柱的平面布局,以保證轉角處景觀視野的連續性,減弱了與周邊相鄰建筑的沖突感,讓建筑體型更為完整優雅。




    現代園林



    立面.場地內提取嶺南園林的小體量建筑特點,設計了一些分散式小體塊。在建筑形體上采用嶺南古建筑的坡屋頂的建筑特點。



    空間.建筑為圍合性較強,園林式的建筑布局,分散式建筑圍合出較為規整的中心庭院,以中軸對稱的天井院落為主,使得建筑與院落處在和諧的狀態。



    流線.借用空間表現形式的劃分、轉接、組合、過渡的手法,使得建筑流線 “曲折通幽”,使得人群在空間的大小、高低、開合、明暗的變化中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海綿城市

    本方案設計了大片的園林以及豐富的水系,可有效的收集凈化雨水。同時方案的體塊錯動形成了大量的空中雨水花園,優化屋面徑流對雨水的收集凈化。


       方案充分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優化透水地面與綠地空間布局,建筑、廣場、道路周邊布置可吸收徑流雨水的綠地。



    項目團隊:

    設計總負責:金天德

    項目負責人:翟克勇

    方案主創:黃曉宇、吳昊

    建筑:胡卿、張前術、張李越、詹青、張子豪、范嘉璐、吳嵩

    結構:曾尚紅、周勝兵、程亮

    景觀:陳硯琦、許海杰

    BIM:郭建周、包雪飛

    機電:姜錫敏、王堅烽、陳道南、聶劍飛

    造價:徐國清、李夢華、劉思琪

    標書:韓超


    丰满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